姚克俭,“新春返乡记”座谈会嘉宾
非常感谢伟峰老师,前几天很惊讶,伟峰老师突然告诉我有这样的一个活动,说希望我跟大家做个分享。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我是姚克俭,现在是在社企星球工作,可能很多朋友都认识,目前在从事社会企业工作,我是怎么接触社会企业以及怎么接触返乡青年的呢?
其实这最早可以追溯到我读高中的时候,高中那个时候填高考志愿填报,当时就看到两个专业特别喜欢,一个是旅游,一个是社会工作。旅游的话当时想着可以对乡村进行一个开发,我觉得很喜欢。再一个是社会工作,它可以帮助一些困难群众,我觉得方向挺有意义的。
后面我就选了这两个专业,最终读的是旅游管理。在大学的时候,因为偶然的机会就接触了公益,后面就和我们家乡的一帮青年创办了涟源大学生联合会,因为我家乡是湖南的,湖南涟源,一个小县城,是曾国藩的故乡。所以在大二的时候就创办了这样的组织。后面我慢慢的发现在全国有很多这样的组织,那个时候我们有一个全国的会长群,大概30多个人,但是我们知道各个地方大多数都是属于各自发展,各自也碰到一些问题,于是我大四的时候就决定做一件事情,我说那我就把全国各个地方的组织给连接起来。
后面我们经过两个多月的一个摸排,我们就联系到了全国多家以县为单位的学生组织,比如我是涟源的,另外在贵州、在重庆、在河南、在山东、在广西、在广东、在海南有很多这样的组织,我们当时编了一本手册,后面还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沙龙,各个地方开始联络起来,开始联动的发展。包括我毕业之后,都做了将近一年的专职,发起人是南开大学毕业的。
然后我就跟着老师一起做工作,但是因为是纯公益,当时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可持续的造血(方式)。所以就做了不到一年,就中断了。当初我毕业的时候其实挺迷茫的,因为这条路还是有点险。之前虽然在大学里面是做的是纯公益,毕业之后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当时有一个想法是我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我要先在公益这个圈子里面,先在乡建圈、公益圈的大环境里面浸泡至少两年,培养自己的心境,因为我发现无论是乡建圈还是公益圈,这里面的人都挺可爱的,甚至可以说是以一群有信仰的人。差不多也是在18年——因为我是18年毕业,到现在两三年了——18年毕业那会儿就认识了爱故乡这个群体。那个时候有一个爱故乡第5届大会在重庆,后面又在河南参加了爱故乡大会。可以说爱故乡这个群体这群人对我的影响也挺大的。在里面做了一些探索之后,后面我就——那个时候也有负债,大学里面拿自己的学费去做公益——所以后面19年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但是也是一个比较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在19年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刘玄奇老师,我觉得社会企业的模式还算不错,因为18年就知道,但是一直没有深入了解。所以19年开始,我就以志愿者的形式参与社企星球的一个建设,到现在是全职跟着刘玄奇老师做。这是我的当时的一个历程。0、1年因为中间中断了两年多,各个地方的会长就联系到我说是否可以继续把这个群体给联络起来,所以在月份办了全国返乡青年组织发展论坛。伟峰老师就联系到我们,交流过几次,这是我的大概的历程,让大家认识我。
然后我向各位老师汇报一下我们这个群体是怎么样的。目前我们联络到的全国以县为单位的返乡大学生组织有多家,我们统计到的是超过了00家,但目前发展的最好的大家都认识的,像海南就有胡诗泽老师,他在牵头做的是比较有名,那也是爱故乡年度人物,这是海南。
再一个贵州发展的不错,贵州也就是应该有三四十家组织,他们内部经常会有联动,都是以县为单位的。
然后还有重庆、广西、山东、广东还有福建,党建这块做的比较好的是山东,还有一个是贵州,上个月我去了一趟福建,据了解福建的因为他这种华侨文化华侨氛围,乡建的氛围,还有爱乡的氛围其实挺重的,福建也发展的不错,但是各个地方其实总的来说是交流不多,这类组织都存在许多的问题,也比较草根,然后很多也没有注册,都是一个大学生社团为主。
这种群体,因为没有注册,他会遇到很多困难,会有一个局限。
我的想法是这个群体它的一个潜力非常巨大,后期是否可以——包括我今年年初月份举办的论坛我的目的也是——一方面是把各个地方联络起来,另一方面是让这个群体接触到外围,接触公益圈,接触乡建圈,接受社会企业圈,这部分群体他们其实有很多的一个作用。
我在这里列了几点,这类群体有什么作用?
第一个,我认为它是可以为家乡团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懂家乡爱家乡的人才。第二个是这个群体可以为家乡提供一个地方智库。我举一个例子,在湖北黄梅有个大学生联合会,这个群体是03年建立起来的,然后现在里面的一个主体成员都是三四十岁了,里面的成员他们都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一个建树了。
所以他们可以为地方一方面是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还有一些前沿领域的一个咨询,还有一个就是他可以培养一些基层干部,因为刚刚说到了他可以为我们的家乡培养许多的人才,比如我们的有一个组织,他成立了1年,在湖南龙山县,它里面就有很多的历届的骨干,其中有一位骨干还是以前是副理事长,现在是成为了他们当地的一个镇的镇党委书记,30多岁了,成为了党委书记,还有很多在当地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后里边很多的成员都说,毕业之后返回家乡回到基层岗位开始工作,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还有第四个,这类群体它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很多的组织都是以一种对乡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wh/1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