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47810.html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9日电(吴平华唐苹黄怡)“山外秋来一片霞,云边古村话桑麻。”傍晚,霞光笼罩的四川宜宾市筠连县高坪苗族乡飘出缕缕炊烟,村公社的石桌旁,坐着正在唠家常的苗乡老人,不远处的高坪烟叶收购点依旧人声喧闹。
近年来,四川宜宾市筠连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积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工作大局,依托烤烟产业,修建烟区基础设施;依托以烟为主、产业融合模式,拓宽烟农增收新路径;依托技术与服务,夯实发展基础,逐步勾勒出筠连烟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动人画卷。
英雄产业综合体内的烟区美景。唐苹摄
基建设施有广度
年11月,四川省最大的烟草水源工程--“后沟水库”正式通过竣工验收。筠连县后沟水库,项目总投资3.32亿元,其中烟草行业援建资金2.14亿元。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灌区9.36万亩耕地灌溉问题,极大降低农民种植成本,有力助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同时满足2.97万农村人口、3.1万城镇人口饮水需求,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年,在筠连县联合苗族乡、大雪山镇共修建3条机耕道投入使用,总长米;新建座密集性集群烤房、3个育苗大棚;购进烟夹座,编烟操座台80个;投入台农机进行烟叶生产。
为稳定烟叶产区、稳定烟农队伍,筠连县局(分公司)积极投入资金用于修建烟区产业基础设施,为烟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托起美丽乡村建设之梦。
“我二十几岁就开始种烤烟,到现在快三十年了。以前种烤烟,路都是山路,一到采收期间就发愁怎么把烟叶从地里运回来。现在路宽了,水有了,还有适宜我们山坡坡使用的小农机,整地、起垄、移栽都方便了,连烤房也从煤烤换成了生物质燃料烤。从栽种到收获,不仅效率提高了,成本投入也妥妥下降了,日子更有盼头啦。”谈起这几年的变化,烟农刘云中忍不住连连夸赞。
烟渠水长流、烟路通四方、烤房排成行、大棚连成片......一批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和惠民项目在筠连烟区落地生根,烤烟生产充满无限希望。
烟农正积极参与烟叶分级培训。唐苹摄
产业融合有深度
“刘宗强,中桔三公斤。”听着智能一体机播报的数字,看着屏幕上增长的交售金额,辛苦大半年的烟农刘宗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家庭农场还是第一次搞,在村里和烟草公司的帮助下,今年一共流转了亩地种植烤烟。虽然天气恶劣,但能有现在这样的收成,我很知足了。我打算等烟交完了就动手种酿酒专用粮,过年前还能再赚一笔!”刘宗强对后续种植酿酒专用粮期盼满满。
依托烤烟发展优势,今年,筠连县局(分公司)在烟区打造了龙盘、英雄、麻园3个产业综合体,引进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回引19名外出务工青年返乡种烟。同时,利用苗山秀岭烟草专业合作社促进烟区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烤烟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筠连烟区统一调配资源,积极鼓励烟农探索“烤烟+N”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扶持帮助农户在烤烟、玉米、榨菜、酿酒专用粮、生猪等特色产业,实现长效增收,实现设施、技术、服务等资源要素共享共用、互补互促,有力推动烟区产业朝着绿色化、现代化、基地化方向迈进,持续释放产业融合红利,稳住烟叶生产“基本盘”。
技术服务有力度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让烟农们的腰包鼓起来,让乡村发展起来,必须要斩断烟农在农事操作中的“陋习”和技能上的“穷根”。今年以来,筠连县局(分公司)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从实际出发,在全县各种烟乡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培训7次,参与烟农人次,真正将“技术套餐”送到烟农心里面,让烟农在生产工作中吃下“定心丸”,助力烟叶生产提质增效,稳步实现烟叶丰收、烟农增收美好愿望。
“烤烟这块我是个门外汉,啥子都不懂,还好有烟草公司给我们提供专业化培训,从大田移栽、田间管理、植保技术到烘烤、分级,我一次都没落下。虽然是第一次种烟,但今年我烤出来的烟,有十几年烘烤经验的老技术员都说我烤得正宗。”今年刚返乡种烟的陈田凤自豪地讲到。
此外,筠连县局(分公司)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落地落实,积极开展爱心捐赠、扶贫帮困、党员结对关怀、送法下乡等活动,为助推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筠烟力量。
金叶惠农,重任在肩。筠连县局(分公司)将继续担起行业责任,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烟水、烟路”等产业综合配套工程落地见效,继续依托烤烟产业提质增效,全力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让筠连烟区乡村振兴的动力更足、势头更强、成效更好。(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jt/1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