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香樟的味道,随风扑鼻而来而来。很舒服、提神。眼前是满山遍野的油樟树。
宜宾县的油樟,素有“全国天然油樟植物园”之称,以前的“二二四啤酒广场”也改成了“油樟广场”。
顺着林中的一条小路继续向前,发现不远处冒起了浓浓的烟。
原来,有人正在“蒸油樟”。
从树上砍下油樟叶。
装叶~~
上甑子。一边上,还需要一个人爬进去一边踩。
装好后,把各个口子接好。开始加火。通过左边的炉,传送蒸汽到最右边装油樟叶的甑子中,再通过蒸汽炼出樟油。炼出的樟油,再传送到中间的桶中冷却后流出。
因为油比水轻,所以通过分油器,再将油分出来。
一盆纯正的香樟油,出炉啦~~
很浓的樟油香味,看上去比水黄些。沾一点点尝尝,就是“香樟叶”的味道……(O(∩_∩)O哈哈~)
仙气缭绕,吊甑了
蒸完的叶子,就倒掉,可以当柴烧。刚倒出来的一瞬间,蒸汽四散,很壮观。
把“家伙”打整干净,放好。下次再蒸。
蒸一锅香油,大概要2个小时左右。
一年可蒸3次油。春、夏、冬都可以。斤香樟叶,能蒸出一至两斤的香樟油。
一年的油樟收入,比起种粮食强多了。
关于油樟种植的哪些事儿
一、樟科基本常识樟科樟属,又名臭樟,芳樟,栳樟,乌樟,香樟,瑶人柴,油樟,樟木。拉丁学名Cinnamomumcamphora。
主要识别特征:单叶互生,离基三出脉,无毛,脉腋有腺体;圆锥花序腋生;枝叶有樟脑香味。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
树皮不规则纵裂。
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
叶全缘,离基三出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
顶芽半球形,芽鳞明显,覆瓦状;
圆锥花序腋生,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
果肉质,其下有果托;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果时花被片完全脱落。
产南方及西南各省区。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
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
木材用于心腹胀痛,脚气,痛风,疥癣,跌打损伤;根治疗吐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果实用于心腹冷痛,反胃呕吐《滇省志》。嘎布尔:根、枝、干、叶等部位提炼而得的结晶用于热性病《藏本草》。阿玛尔:心材治心热病,妇科诸病
油樟优良品种选育、无性繁殖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持久矮化丰产种植等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二、油樟育苗
从“冠军”树上采下了种子,要先去油脂。
反复揉搓种子,搓去油脂后再淘、洗、冲,把晾干的种子和红沙搅拌在一起,再挖洞、贮藏。
油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樟(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N.chao)栽培的立地条件、良种选择、苗木繁育、栽培技术、采叶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油樟的栽培和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育苗技术规程
GB/T造林技术规程
GB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LY/T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DB51/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DB5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规程
3立地条件
3.1气候条件
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月平均最低气温高于5℃,绝对最低温不低于-7℃,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2℃;年日照时数小时以上;年降雨量大于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0%的地区。
3.2土壤条件
土层厚度40cm以上,湿润、肥沃、酸性至微酸性的黄壤、红黄壤、紫色土,有机质含量1%以上。
3.3地形地势
适生于海拔m以下的丘陵地带,最适宜海拔高度为m~m。
3.4环境条件
符合DB51/T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4良种选择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认定通过的油樟母树林或采种林分的种子。
5苗木繁育
5.1采种与种子贮藏
5.1.1采种
选择立地条件好,向阳、树体健壮、主干通直、树冠发达、无病虫害、结实稳定的15年生以上的油樟作为采种母树。种子成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当果皮由青变紫转至黑色且柔软多汁时即可采收。
5.1.2种子贮藏
采后应立即处理,即在清水中浸泡2天~3天(每天换水1次),待果皮吸水软化后搓去果皮、洗净种子,再拌草木灰脱脂12小时~24小时,洗净摊开阴干,切勿曝晒。阴干后即可播种或沙藏,按种子、沙1∶2的比例混合沙藏,每5天翻动1次,每月换1次新沙。要注意防止鼠害和霉变。浆果出种率20%~28%,种子千粒重克~克,发芽率65%~80%。
5.2播种育苗
5.2.1圃地选择
圃地选择除应执行DB51/的规定外,还要求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层厚度50cm以上,土壤结构良好,肥力水平中等以上的微酸性壤土。
5.2.2育苗技术
油樟播种育苗技术应严格执行GB/T、DB51/的规定。
5.2.2.1播种期
春播或秋播(即随采随播)。
5.2.2.2种子处理
用50℃煮沸过的温水间歇浸种催芽2天-3天,可提前10天发芽,且出土整齐、出苗均匀。
5.2.2.3播种量
每亩用种10kg。
5.2.2.4育苗方法
推荐采用“两段”式育苗,可提高出苗率,并培育壮苗。
沙床育小苗:取河沙或打细红色沙石过筛后作沙床,厚15cm~20cm,床宽1m,面积视种子多少而定(以种子不重叠为度)。种子均匀撒播床面后,覆盖沙2cm~3cm为宜,秋播或早春播种加盖薄膜,既保温保湿,又能防鸟兽为害。待种子发芽出土后,及时揭盖薄膜,有利苗木生长,也避免“烧苗”。苗高达8cm-12cm时,开始小苗移床。
移床苗:苗圃应选用水源方便,半阴半阳的厚层沙壤质平缓土地,每亩施基肥(复合肥)50千克,拌匀筑床,宽1cm,长10m-20m,步道宽30cm-50cm。以株行距各10cm移植小苗,阴天、雨天或晴天早晚栽植,随起随栽,栽后浇透定根水,保持苗床湿润,遇烈日应遮荫。成活后,看苗施追肥,一般春季每10天-15天用10%-15%的清粪水追肥1次,以苗床浇透2cm-5cm为度。
5.2.2.5出圃规格
除符合GB外,还要求一年生苗高50cm以上,地径0.6cm以上。
5.3扦插育苗
5.3.1扦插季节
5月-6月份扦插(以当地麦收季节为准)为最佳,其次为9月-10月份扦插。
5.3.2扦插基质和作床
扦插基质选用岩砂(粗砂)或河砂,要求清洁、通气、排水、保持湿润;床厚25cm-30cm,宽1m,长10m-20m,步道宽30cm-50cm。
......
因篇幅有限,更多详细技术内容:如需要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zy/1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