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

万万没想到,4万年前的宜宾竟然是这个样子


宜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城从西汉至今都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郡、州、路、府、专区、地区、市治所驻地。宜宾城由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年)所建的三江口僰道城发展而来。两千多年来,随着政权机构治所的迁徙,宜宾城先后经历了三江口僰道城、旧州坝僰道城、旧州坝宜宾城、登高山宜宾城、三江口宜宾城,最后发展到今日的宜宾城,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城市建设积淀。

宜宾城前身

西汉高后六年(公元前年),在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处的三江口初建僰道城,史称三江口僰道城。是今天宜宾城前身。

“宜宾”一词的由来

宋政和四年(年),戎州更名为叙州,僰道县更名为宜宾县,州、县仍同治旧州坝。“宜宾”首次成为州治所在县地名。

由盛转衰的宜宾城

明末清初战乱频繁,宜宾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明代经余年发展形成的城区繁荣完全转入荒凉破败。康熙十年前后,宜宾城中仅存“八大姓”。其时,宜宾城小北街都是一片茅屋;东街空无人居,成为长途大道,只留下明代七座石牌坊;南街和西门一片草茅;翠屏、真武二山皆为丛林,白骨成堆,虎豹出入;全城只有学院街一带较繁荣。

宜宾著名历史古楼、古塔的由来

隆庆三年(年)城东建东雁塔(白塔),在此前后城南七星山建文塔(黑塔)。真武山半山建望江楼。城中大什字建经书楼,楼西于世宗嘉靖中建谯楼(清重建称大观楼),江北锁江石附近有吊黄楼。

大观楼的由来

明叙郡谯楼经两次重修,于乾隆乙酉(年)新建后命名为大观楼,在西檐挂上了象征宜宾历史文化地位的“西南半壁”匾额。

宜宾城现代产业的发展

清末,宜宾城现代产业萌芽,水池街、马家巷开办了玻璃厂,春畅坝、杨泗楼河边设立了火柴厂,泥灏口、打金里有了机织宽布厂,鲁家园杨家祠开办大同印刷局首用铜活字印刷,城中有了彩色石印、摄影、西药。光绪十一年(年)宜宾城开办电报,至二十七年又开办了邮政以取代“麻乡约”民信局。

民国15年宜宾开始使用电力照明。民国30年千瓦汽轮机投入发电,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中元造纸厂、天原电化厂叙厂、宜宾电瓷厂、宜宾中央机器厂和中国纸厂相继在江北片建立;城中也开始了传统手工生产向使用机械、电能转化,宜宾城进入了现代产业奠基时期。

宜宾市二中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宜宾商业、金融的发展,商店增为余家,小南门外火神楼成为交易中心。中央、中国、交通、农民等银行此时进入宜宾,金融机构由7家猛增为32家。出现了新式理发厅、洋服店、皮鞋店、沙发木器店、西菜饭店等。同济大学、国立剧专及中央博物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营造学社等内迁,同大医学院部分教学基地设在三江口宜宾城县立女子中学(今市二中),并把原设交通街的同济大学驻叙办事处改为驻宜宾办事处设于此。

将军街、光复街、中山街名字的由来

民国元年(年)为纪念领导光绪三十四年“叙府起义”的同盟会人谢奉琦,宜宾将水洞口街改称谢将军街。后又把大南门外牵藤街改名光复街。再后,将学院街改称中山街。

真是想不到,咱们宜宾竟然有4万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有了几万年时间的积累,才能铸就我们今天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宜宾,祝愿你越来越繁荣昌盛…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零距离APP: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zy/136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