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湖里,大家都知道是厦门的其中一区,也知道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源地,曾经是厦门工业厂房的聚集地。但是你知道湖里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跟着Jason去探寻湖里的根,寻找老湖里。
▲年代湖里工业区的厂房
湖里区的地名源于湖里自然村。湖里旧称竹坑湖,传说之一是:很早以前,湖里社西边的海滨地势坑洼,久而久之,积水成湖,沿岸水竹丛生,景色幽雅,故称竹坑湖;又因招徕很多凤凰来此栖息戏水,故竹坑湖又别称“凤湖”。湖里村位于古竹坑湖的内侧,故名“湖里”。
▲到了年代初湖里还是远离市区的荒凉之地(李世雄摄)
还有一种传说是:湖里的地貌类似一只凤,凤头座落于海边的一块大石头,位于现疏港路侧的湖里公交车站;凤身在湖里社,两翅一在上何山(原长岸、上何社地界内,如今山头已被铲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厦华电子厂,北安针织厂和车辆如流的湖里大道);一在宫后山(原湖里“布厂”、“凤和宫”一带,现已基本被削平,成为宜宾路的厂房和海天路的居民住宅小区)。
湖里历史上属于厦门岛的禾山地区。未有区建制时,禾山设有个保,其中有一保叫竹坑保,由湖里和周围的蔡厝、薛厝、徐厝、村里、长岸等社组成,解放后演变成为了湖里大队,湖里行政村。年的时候,整个行政村也只有不到人。
▲特区在湖里打响“第一炮”
当时的湖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被人戏称为“厦门的夹皮沟、西伯利亚”。然而,自从厦门经济特区建立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就永远地载入了厦门发展的史册。
如今再看老湖里,大部分地区都是整齐的厂房或商场、酒店,而当中有一块类似城中村的地方,就是湖里社区,至今仍然顽强的保留。用凤湖与竹坑湖称呼湖里的说法虽然已经不在,但是却做为地名保留了下来。湖里社区的老街主要是凤湖街、湖里街、竹坑路三条。凤湖街与湖里街纵横交错,把湖里社区分割为东南西北片区。
▲卫星看湖里老街
▲竹坑路
▲竹坑路街景
▲凤湖街俗称湖里老街
▲凤湖街上的大榕树
▲凤湖街上的老宅
▲湖里街旧门牌
湖里社里有个“凤和宫”,早年宫址在宫后山下,处东侧不远处,年建特区征地时,“凤和宫”迁建于现湖里街道办事,年进行过一次扩建、装修,宫内供奉保生大帝(吴真人)和天后娘娘。“凤和宫”代表着湖里人的社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老人、妇女逢年过节祭祀的场所,宫前的广场是湖里群众聚集观赏社戏的地方。
▲迁址后的凤和宫
▲宫前的戏台
湖里社常住户以杨姓居多,约50%,因族谱失传,家族来源现不明确。过去杨氏祖祠门前竖有旗杆,挂有牌匾,这表明杨氏历史上曾出现过进士、举人之类的人才。该社其他姓氏还有许、江、陈、彭、王、周等,均为汉族。少数民族仅一户,姓钟,畲族。自古以来,各姓氏就在这片依山傍海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过着既耕又渔的生活。
随着经济特区在湖里设立,大批的外来人口带着自身的追求和梦想涌入湖里。如今,湖里社区的外来人口远多于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85%。外来人口已成为湖里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对社区以及湖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厦门手绘地图
图/文:廖嘉彬
=========视觉的力量==========
视觉厦门是厦门最具影响力的摄影俱乐部,目前已组织四十余场大型户外拍摄活动,拥有厦门最为庞大的历史影像资源,包括馆藏级老照片(实物),欢迎广大影像工作者加入组织。合作-
内容转载自北京中科医院假长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xs/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