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一头联系着农民朋友的致富增收,一头联系着市民朋友的餐桌,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一环;同时,农贸市场也是城市建设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范与否,也事关城市文明和城市形象。在城市快速拓展中,农贸市场的建设能否为广大的种植户带来便利、能否更好地方便市民?从今天开始,《宜宾新闻》将推出系列报道“小菜市大民生”,聚焦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请看记者在临港黄桷坪农贸市场的调查。
市场小摊位少果农没处“落脚”果农:(城管)到处赶人,咋个卖嘛,好艰难嘛,种出来没地方卖。
菜贩:不是的,人家市场有市场的管理,城管(不许占道经营)是城管的职责,这市场窄了,你摆不下你一个月来了几天哦?
果农:你是出了钱(才有摊位)不出钱你哪有地方摆。
这是5月5日早晨,发生在临港黄桷坪农贸市场内的一幕。一名凉姜果农因找不到摊位,只能将枇杷放在市场内的过道边售卖,因影响到旁边的商贩销售而引发的争执。临港黄桷坪农贸市场是学堂社区建设最早的一个区域农贸市场,最初仅供应黄桷坪家园小区多人买菜。随着区域居民小区的增多,市场内的多个摊位供应着区域内5万多人的餐桌。
临港区白沙湾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队长侯兵:黄桷坪农贸市场面积较小,(修建)时间有点长,现有农贸市场容积太小了。
在市场需求量加大的情况下,摊位少就成了市场的短板,也给市场管理增加困难。
黄桷坪农贸市场管理人员解先生:城管不好管,我们也不好管,恼火得很。
“候鸟”果农:盼设立时令水果摊位
目前正是苦笋、枇杷大量上市的旺季,周边农民卖果子就和候鸟一样按季节走,农闲了就去卖农产品,农忙了还要回到地里劳动。很多农民本想将水果拉到规范的市场去卖,可市场就那么几个摊位,不是被其他商家长期租用,就是有人提前占了,很多农民到市场上转一圈,找不到“落脚地”,只能聚集在市场周边“打游击”。
果农们说,希望市场能给自产自销的时令水果设立专门的临时摊位。这样,大家也会遵守城管的相关规定,不会在街道上乱卖。
疏导结合增设便民菜市服务区
白沙湾街道在临港国际小区旁边正在修建一个约平米的临时便民服务区,作为过渡性农贸市场,可提供余个摊位。
临港区白沙湾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队长侯兵:希望在以后的管理中,让商贩能够到规范的(场所)去经营,我们也会加大力度,完善管理。
卖完枇杷,接下来桃子、李子、西瓜、葡萄等时令水果也将新鲜上市,果农走街串巷卖水果的现象也将越来越多,市容管理又会面临另一波考验。增设社区便民服务点、设立本地水果临时摊位,帮助果农卖自产自销的时令水果,让“菜园子”成为农民的“钱袋子”又能使时令水果蔬菜能及时端上市民的餐桌,市容市貌也经得到有效的改善,达到多赢的结果。黄桷坪农贸市场是摊位不够、商户发愁,而在城区其他一些地方却存在摊位有余、商贩不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请继续
号外:置顶功能开通啦!大家好,如果不想错过宜宾新闻的更新,记得将“宜宾新闻”设置为置顶哦,方法很简单,点“宜宾新闻”右上角的那个灰色小人,进入后点击“置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wh/1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