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见习评论员王航
9月30日,据澎湃新闻报道,四川宜宾市珙县有多名教师在服务期满的情况下申请跨县调动,他们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提交了申请文件等待办理,但珙县却突然通知今年不再办理调动,无奈只能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求助。随后,珙县人社局就此类诉求统一答复称,秋期开学该县仍缺编教师名,希望他们讲政治、顾大局,讲规矩、守法纪,守初心、担使命,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文图无关图源新华社
珙县人社局的回复解释了不予调动的依据、珙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传达了对教师留教的呼吁和解决问题的打算。整个回应看似完整,却显得十分僵硬,缺乏基本的人情味,对于老师面临的困境一笔带过,更没有提出什么有效的解决方案。无怪乎网友几乎一边倒地嘲笑珙县人社局给老师扣高帽子,涉嫌道德绑架。
工作调动,本是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所以,既然服务期满,考虑当事老师的合理诉求予以放行是珙县人社局、教育局应该履行的义务。即使教师流动可能会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工作运转,政府也不应该一刀切地一个人都不放。这样说来,不讲规矩、不守法纪的到底是谁呢?
而从人民网留言板上来看,反映问题的老师大都是因为离家较远,长时间跟家人分离,无法照顾到父母和小孩。老师们长期面临的问题无法解决,那珙县人社局在要求老师顾大局时,又是否想过去顾全老师们的“小局”呢。况且,只有解决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让他们做到安心从教、潜心育人。不想着切实解决老师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却要上升到“顾大局”的道德层面,一门心思把老师圈在当地,珙县人社局是否做到了“使命担当”呢?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珙县教育行业所面临的教师不足难题,这其实也是全国基层教育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教师岗位,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的老师多了,又没办法及时聘到合适的老师,学校的教育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微博上一名网友也表示,珙县教师流失严重,自己附近的学校就有好几个来自珙县的老师。
那么问题来了,该县为何教师流失严重呢?是否也要反思自身的问题?比如只讲规矩,不懂关怀;官腔太重、人情太少。
基层教育的困难不该成为禁锢老师正向流动的枷锁,珙县人社局可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案来解决教师调动问题。基层教师流动本来就是常态,与其去“堵”倒不如“疏”。一方面,政府应该探索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综合考虑申请人的工作年限、家庭状况、生活困境等,每年预留一定的名额,保证有切实调动需求的人可以流动。另一方面,珙县政府更应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从薪酬和晋升渠道着手,招教、支教等多渠道并举,吸引本土教师回流,让外地教师愿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心思走”的困境。
(欢迎投稿:zghhpl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ms/1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