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村妇女和家庭的文明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优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宜宾市叙州区妇女联合会紧扣“美丽家园”建设项目,指导叙州区蕨溪镇宣化村妇联、宜宾市叙州区金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两新妇联,以阵地、人才、产业、示范为四大旋律,积极奏响多声部协奏曲。
一、阵地低音塑氛围潜移默化促改变
环境氛围是前提。著名心理学家黎温的场地理论中提出,人类的行为表现是由整体环境中的各种可意识到的因素所决定,凡是所有在环境可意识到的因素,都会与个体产生交互作用,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就美丽家园建设工作而言,氛围营造旨在通过大范围的、系统的、直观的阵地改造、文明宣传等,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一)善用妇联微阵地特色活动聚人心
在辖区范围内建设形式灵活、服务精准的“妇女微家”,最大限度的覆盖、方便、快捷地服务好身边的妇女群众,实现亲民、友好、开放的“家门口”妇联“微阵地”。依托阵地,结合妇女实际需求,妇联干部联动社工、志愿者等,开展家风家教特色“微服务”8场,共累计服务人次,以宣讲、培训、主题活动等方式将服务延伸到群众生活中的最小单元,春风化雨般凝聚群众向心力。
(二)群众意识齐内塑庭院大美展外延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以家庭作为着力点,以妇女作为主力军,以庭院作为载体,以“五美”作为目标,带动群众用智慧和双手共同攻克农房“从旧到新”“从乱到洁”“从陋到美”的难题,将“美丽”内涵外延,实现精神风貌的大提升。
二、人才队伍敏组建次中音巧引共鸣
人才队伍是基础。叙州区蕨溪镇宣化村妇联在市、区、镇妇联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发动,挖掘妇女骨干,成立起“三支队伍”,即巾帼志愿服务队、乡风文明劝导队、巾帼健身文化队。志愿队伍的建立,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实现了农村女性人才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同频共振。
(一)社工赋能助提升队伍面貌焕生机
在此基础上,社会组织为三支志愿队伍进行专业赋能培训,多维度地帮助志愿者厘清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实现志愿服务队伍沟通力、协作力、动员力、资源整合力的提升,使队伍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焕发新活力,同时构建起了与妇联上下贯通、与群众供需对应的巾帼志愿服务体系。
(二)志愿服务进家庭携手共建伴同行
坚持“立足妇女、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的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思路,巾帼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进家庭,积极链接家居收纳专业老师,成立家政清洁小分队,走村入户,送上清洁大礼包,开展上门收纳、入户清洁等志愿活动,带动更多的妇女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创建工作。
三、产业中音稳发展经济环境显双赢
本土产业是关键。“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叙州区蕨溪镇宣化村的地理特色,因其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蔬菜、晒烟、花生等作物生产,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了叙州区岷江蔬菜现代农业园的核心区域。目前,宣化村蔬菜种植面积达余亩,年产蔬菜2万余吨,有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24个,促进了当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就业赚钱和家庭建设两不误。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的蔬菜产业,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也让绿色成为了宣化村美丽家园建设的底色。
四、示范典型树榜样高音激励添动力
典范榜样是方向。叙州区蕨溪镇宣化村在年持续开展美丽家园示范户、典型家庭和人物评选活动,实行“一季一评”、“挂牌到户”动态管理,并为其设立荣誉榜和进行激励表彰,大大增强了群众获得感。
通过“一个示范户带动一个组,一个组带动一个村”,形成以点带面、以点扩面的结合,掀起互看互学、互比互促的创建热潮,实现“一时美”到“一直美”的转变。(王先元郑亚玲)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mj/1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