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

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曲线


第九单元溶液

第3节溶解度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1.涵义: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溶解度也变化。如果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我们可以得到一系的点,将这些点以光滑的曲线连贯起来就得到了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2.说明

(1)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

a表示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

①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②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③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1.右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t20C

时,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C

B.B、A、C

C.B、C、A

D.C、A、B

2.根据右图的X和Y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大。

B.Y的溶解度比X大。

C.随温度升高,X和Y的溶解度增大的数值一样。

D.在X和Y溶解度曲线中,只有一个温度,X与Y溶

解度相等。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右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错误的()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乙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两烧杯分别盛有60℃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且两烧杯中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现将温度从6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少

B.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C.烧杯中甲固体质量增加,乙固体质量减少

D.甲溶液质量减少,乙溶液质量变大且一定是饱和溶液

类型一:溶解度曲线“点”的涵义

例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的含义是。

(2)当温度为t1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

当为t3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答案:(1)t2C时,A和C物质溶解度相等(2)BAC(3)A

解析:溶解度曲线涵义的理解,要正确把握溶解度曲线涵义及曲线上点的意义。

类型二:溶解度曲线上的“线”

例2.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C时,A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填、或=)

(2)等质量水中溶解A、B两物质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相等,此时温度是C。

(3)当A、B两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物质的溶液。

答案:(1)(2)t2(3)A

解析:溶解度曲线上曲线的走向反应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曲线上升,说明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能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达到饱和,说明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

类型三:溶解度曲线综合应用

例3.右图是a、b、c、d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表是这些固体物质在部分温度时的溶解度。

根据图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曲线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

B.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C.要从a与d的混合物中得到a,通常采用蒸发溶剂使

其结晶的方法

D.KCl的不饱和溶液由60℃降温至10℃时变成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正确解读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的对应关系。

例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时,g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等于g乙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

B.40℃时,分别在g水中加入40g甲、乙,

所得溶液的质量相等

C.40℃时,分别在g水中加入30g甲、乙,

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20℃时,分别在g水中加入40g甲、乙,加热到40℃时,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A中,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但选项中没有说明是饱和溶液,所以A错。

例5.(北京中考)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

数相等

答案:B

解析: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减少,不变是错误的,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比b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

的影响较大

B.30℃时,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2.(多选)下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

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右图中M点表示。

(2)若要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

的方法。

(3)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4)把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没有晶体析出的是。(5)t2℃时,将等质量的上述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g水中,充分搅拌,如果得到的溶液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溶解度曲线图涉及知识点多,蕴含信息量大,对学生能力考查全,属中考的重点、热点题型。与其相关的说法可涉及“饱和溶液”、“溶解度”、“物质的结晶提纯”、“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等多方面内容,较强的综合性也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丢分点。下面是对各地中考试题中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说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对关键之处作了提示说明。

一、查找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考查溶解度概念

①甲的溶解度是20g(×)

②t2℃时,50g水中放入20g甲恰好饱和(×);50g甲的饱

和溶液中含10g甲物质(×)

③t2℃时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20%(×)

④t3℃时甲的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1:2:3(×)

⑤t2℃时甲的溶解度是20(×)

⑥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g(√)

二、分析物质受温度影响溶解度变化的趋势

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甲,代表物质硝酸钾。

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如乙,代表物质氯化钠。

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丙,代表物质氢氧化钙。

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①饱和溶液升温一定会成为不饱和溶液(×)

②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

溶剂质量一定变小(×);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提示:判断这类题说法正误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不指明物质时,注意像丙这样的物质转化时在升降温上与大多数物质相反;二是在指明物质时,也要注意其转化方法的多样性。

⒉确定某一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

①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甲最好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②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固体乙最好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⒊确定物质的提纯方法

①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②t3℃时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现要提纯乙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⒋几种物质溶液同时升、降温,判断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第一种情况:原溶液饱和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则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乙﹥甲=丙(×)

②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则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乙﹥甲﹥丙(√)

提示:饱和溶液不管升温还是降温,溶液仍为饱和的移动点延溶解度曲线走,不饱和的延过此点平行于X轴的平行线走。到达某温度后,过此温度点作X轴垂线,垂线与移动点的交点由高到低,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第二种情况:原溶液不饱和

①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可能发生变化(×)

提示:某温度下不饱和溶液的点,在该物质该温度下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正下方,一般有多个,不能确定其准确位置。在升、降温过程中,只要溶解度变大该点向一侧一直平移,溶质质量分数一成不变。溶解度变小的点在平移中一旦与该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延溶解度曲线向下走,交点以后溶质质量分数开始变小。

⒌几种物质的溶液降温,判断析出晶体情况

①甲、乙两物质的溶液由t2℃降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②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至t1℃,析出甲的质量大(×)

③t3℃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各g,降温至t1℃,则析出晶体甲﹥乙(√)

⒍考查物质溶于水时吸、放热现象

①向gt2℃的水中加入20g甲物质充分搅拌,发现甲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析出。则甲开始能“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甲溶于水放热(√)

提示:本题借助图像考查物质溶解放热较新颖。如将原因变成填空考查,不容易想到,难度会加大。

三、理解交点的含义

交点——该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1.直接考查

①O点表示在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②温度高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丙的溶解度(√)

⒉引申考查

①若要配制相同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温度应控制在t2℃(√)

②t2℃时甲、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③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四、比较某一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1.直接判断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②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乙﹥甲=丙(×)

⒉判断并应用

①t3℃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各g,其溶质质量相等。(×)

②t2℃时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

③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丙(√)

④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甲<乙(√)。

提示:在比较溶解度大小时,若题图中没有给出(或部分给出)过温度点的虚线,我们可自制辅助线。整个解题过程我们可归纳为四个字——画线寻根。即过横轴温度点作其垂线,垂线与溶解度曲线交点由高到低,各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确定物质时眼易受余光影响,凭字母高低得出结论,极易造成判断失误。故此,画线后接着要“寻根”,由所得交点延溶解度曲线找其根源,从而确定物质名称。特别提醒,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中如遇回答溶解度的顺序为由小到大,会有相当数量的同学答成由大到小,这点应特别注意。

五、解读溶解度曲线以外点的含义

溶解度在坐标系中的点、线、面:一种物质每一温度下都有一个对应的溶解度,这样我们在坐标系上就得到了一个相应的点;这些点的连线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曲线将坐标系划分为上下两个面,两个面均由若干个点组成。上面的点表示该物质某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未溶解物质共存状态),下面的点表示该物质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①t3℃时乙丙各20g分别加入到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乙(√)

②t3℃时将20g丙加入到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③现有t3℃时甲的饱和溶液,欲使其成为该温度下N点的不饱和溶液,我们可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将甲溶液由t3℃降温至t2℃,过滤后将滤液升温至t3℃;二是t3℃时将甲溶液加水稀释至N点(√)

训练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20o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50o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0g

训练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小于b溶液的溶质   

训练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20℃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a、b都属于易溶物质

训练t2℃时往盛有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

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

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得到M的饱和溶液

B.t2℃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

训练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a、b、c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所得溶液的溶质的大小关系是abc

B.t2℃时30g物质a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训练(海淀二模)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7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

各盛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固体均完全溶解,降温

到50℃,观察到甲的溶液中有固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温到50℃时,乙的溶液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

B.70℃时所得甲和乙的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C.若从50℃再降温到30℃,甲和乙的溶液均继续析出固体

D.降温到30℃后,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基础巩固

1.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肯定都有晶体析出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

晶的方法

D.在t2℃时,用a、b两种固体和水分别配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需要量取相同体积的水

2.右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

B.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C.t3℃时,在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b能形成饱和

溶液

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

方法

3.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的溶解度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4.(东城一模改)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M、N的溶解度相等

B.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2℃时,等质量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N>M

D.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1℃,均有溶质析出

5.(房山一模)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溶解度相等

B.t2℃时,等质量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ab

C.将t2℃时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一定

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取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溶质的

质量ab

7.20℃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时,(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将10℃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巅峰突破

1.(年德阳市)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C

2.(年哈尔滨市)右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g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25g

B.20℃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5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

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3.(年龙岩市)右图为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

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Na2SO4

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

4.(·德州)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一定相等

C.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70g水中,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为93g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5.(·江西)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6.(·宜宾)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g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也相等

7.(·南昌)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8.(·遂宁)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X、Y两种固体的溶解度相等

B.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2℃时,把X、Y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把X、Y两种固体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g水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9.(·泰州)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固体物的溶解度关系为乙>甲=丙

B.t2℃g甲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

C.将丙物质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t2℃时,分别用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再降温到t1℃,析出无水晶体的质量:甲>乙

10.(·泰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时,20g丙溶解于50g水中能形成70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1.(·长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12.(·临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B.升温可使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固体

C.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40℃时,将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二者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参考答案

1.B2.D3.D4.D5.C

1.A2.CD

3.(1)甲和乙两种物质在t1C时的溶解度相同(2)降温结晶(3)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4)甲;丙(5)丙

训练C

训练B

训练C

训练C

训练D

训练C

基础巩固

1.D2.A3.B4.C5.C6.D

7.甲;b,加水或升温;不变。

巅峰突破

1.C2.D3.C4.C5.A6.C7.C8.D9.A10.D11.A12.B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mj/167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