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50417/a8verb3.html陈戎/文王宇/图▲依托自然样貌,打造亲近自然景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在诗歌《归园田居》中所描绘的安闲质朴的纯美天地。而在宜宾,隐藏着这样一处陶渊明笔下的“远村”——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柏溪街道喜龙村。这个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的乡村,地处少峨山脚,岷江河畔,位于宜宾绕城高速、一曼大道、宜宾快速通道干线交汇处。一路驱车,沿着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白墙黛瓦的乡村别墅,道路两旁是一字排开的李子树、橘子树,扑面而来的是阵阵带有农耕味道的乡土气息。▲幸福公社景区游人络绎不绝。走进幸福公社农耕文化生态园,犁、耧、锄、碾、纺车、风箱、织布机……沧桑的老物件仿佛诉说着先人的勤劳和智慧。准确地说,这是一些废弃的物件、家什。时已过气,但,根脉和灵魂仍在。44岁的宋双和是该村返乡创业的带头人之一。发展花卉苗木后,他又和合伙人改变思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升级改造了花卉苗木基地,打造出了以农耕文化和乡村观光体验为主的幸福公社农耕文化生态园。年7月1日,该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营业。四年来,该景区一边经营一边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级3A景区,在宜宾及周边小有名气。景区还带动当地余人就业,村民增收。年,该村成为四川省旅游生态示范区。▲乡村配套设施完善嬗变,只因喜龙村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形记”。14年前,这里是省级贫困村,村里瓦房破旧,道路坑坑洼洼,进一次城只能深一脚浅一脚踩着烂泥出村。“当时,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以农业为主,加之当时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男性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撂荒田土无人耕种,传统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度大。”为改变落后的现状,年,该村实施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年,喜龙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喜龙村村民聚居点同时,借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喜龙村大力发展“2+1”特色产业,即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特色近郊旅游,推动一产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村容风貌大美化、村民收入大提升、村风民风大改善。喜龙村的巨变,不仅是环境的改变,还有村民日渐鼓起的腰包。“我们家从年就开始种植李子了,以前,交通不便,李子卖不出去。现在路修通了,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六七百株茵红李,毛利就有10万元。”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碰撞出的火花,让喜龙村李子种植大户徐世勋乐得合不拢嘴。▲农耕文化展示作为乡村近郊游环线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喜龙村以茵红李为主导产业,依托万亩生态李园,精心谋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四季花海、绿之雅等十余个“网红”乡村旅游胜地,强势推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喜龙村已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国家级示范社一家),家庭农场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一家),成片流转集体土地亩,带动农户成片种植优质水果亩,花卉苗木亩,创年产值余万元,占全村社会总产值70%以上。▲李子丰收,村民笑开颜如今的喜龙村,远离城市的喧嚣,贴近乡野的静谧。这里,晨起眺望炊烟,傍晚漫步乡间绿道,村民们过着静谧的农耕生活。厌倦了城市快节奏的人们,来到喜龙村,手捧一杯茶,看看远处的炊烟袅袅,触摸那年代久远的老物件,在书海田陌度过一段慵懒的时光,感受自然山水、艺术田园、农耕体验、诗意栖居,一切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ly/18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