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上班是正常现象,但您见过70多岁、80多岁的老人“上班”吗?
在宜宾县岷江社区,老人们几乎每天到社区的戎和社工工作服务中心“上班”,最多的时候一天有多人次。
有的老人下雨天都坚持“上岗”,实在不能来,还会来“请假”。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啊,戎和社工工作服务中心是为老综合服务中心,由一名专职社工和几名社工助理负责日常管理和运营。
攒积分老人乐于“上班”
1
岷江社区老年人有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人,空巢老人家庭户,独居老人32人,特困老人9人。由于社区住房不少用于出租,老人多住到四楼五楼,串门的“难度”大了,不少老人“宅”在家中。
如何吸引老人,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到服务中心更多地互动呢?中心不断调整管理机制,并设计出了积分环节。
社工于婷说,社区的老人们年轻时多务农,多好老人从来没有上过班,现在每天报到可以增加积分,觉得很新奇,也很有仪式感。“担任助手一次积一分,参加大型活动、主题活动两次积一分,自己举办活动积一分。有了积分的鼓励,老人们乐于来上班了。”
有了积分,老人家们可以用积分换台灯、不锈钢保温饭盒等一些小礼品。于是,老人更爱来了。
从“怕宰”到敢来“尝鲜”
2
要知道,几年前刚开始时,服务中心冷冷清清的,老人们经过都不敢进门。“这里是不是别人的办公场所?”“要收费吧?”老人们有疑虑。
社工们通过一场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的活动,入户向老人宣传,消除了疑虑,老人们开始进到中心里来“尝鲜”。
年,戎和社工工作服务中心落地岷江社区四楼,楼梯的两侧被打造成了“年代记忆走廊”,房间的墙上挂满了社工向老人们征集来的一些有意义的老照片。
66岁的罗尚芬就和中心有了亲密接触。“中心的社工换了一批又一批,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别亲。当年第一批社工离开时,社区好多老人家都掉眼泪了……”如今,当年单纯参与活动的罗尚芬阿姨,已成为服务中心的志愿服务者。
每周一、三,老人们会准时来服务中心上手工课,学做丝网花。“开办健身讲座、组织爱心拍卖活动、入户访谈等,我们希望老人们在这里交友交心。”
70岁老人重构生活“交际圈”
3
“报告,我要请假!”70岁的刘阿姨要去和家人外出旅行,不能来参加中心活动,怕社工担心赶忙来请假。
说起“请假”,服务中心并没有强制要求,可这些老人们都会自觉来打招呼。“我们怕社工们担心,所以要过来说一声啊。他们这些小娃娃,都已经是我们的家人了……”
64岁的郑安芬老人几乎每天都到服务中心“上班”。“很多老人很无聊,身边说话的人都没有。”郑安芬说,“大家在这里可以聊天,还能找到熟人,找到牌友,所以都愿意来,最重要的是开心。”
82岁的任泽莲老人也经常来,她说,下雨天也来,有时做做手工,非常开心。她每天都会做网花,上午做一朵,下午做一朵。
记者问老人为什么愿意到服务中心时,“开心”是他们给出的最多答案。
于婷说,服务中心为老人们重构了交际圈,“聚集的老人多了,老人在这里可以经常闲话家常,是非常开心的。”
编辑
弓长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北京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hj/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