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9第二十一届“海科会”今天(12日)在成都落下帷幕。三天时间里,围绕“共建创新生态·共享科技未来”主题,多项重点活动、行业论坛、项目对接展开。据了解,本届大会共促成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到亿元,为历届之最。在昨天(11日)下午举行的第二十一届“海科会”海外人才和项目引进签约仪式上,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6家用人单位新引进的海外人才和四川省创新共同体工业软件创新中心、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兆瓦光伏发电、深圳鑫宏力(达州)大竹电池配件生产项目等6个项目作为代表完成现场签约。签约项目代表、成都市青羊区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罗婷:四川省创新共同体工业软件创新项目想吸引全省各地的省级以上重大科创平台入驻,全链条解决工业制造业各个环节中“卡脖子”技术问题。本届“海科会”还促成来自德国、加拿大等48个国家的名海外人才与省内家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引进人才代表、德国明斯特大学博士安德烈亚斯·涅克特: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科学及地灾预测,我认为这在中国一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聚焦科技前沿,不少新技术新成果也在本届海科会期间亮相。在今天举行的灾害预警科技与服务创新论坛上,中国首个自然灾害动态风险预警平台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它既能够实现对多种自然灾害的预警,又能实现跟风险普查成果的自动关联,以便能够精准预警,靶向发布,闭环反馈,减少人员伤亡。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本届海科会的交流合作成果也在向全省辐射。在通航产业论坛上,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就与绵阳北川县签署了院地合作意向书。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蒋大钢:希望有些(科研)成果能够在北川通航产业园这个地方能够推广,让这些老师的实验成果能够快速地去搭载实验,为企业和高校成果找到一个对接的通道。同时,四川省第三届“全球青年学者论坛”宜宾专场活动也在今天(12日)展开,现场进行了多轮人才项目签约、引进博士(博士后)签约,宜宾市重点产业人才地图也正式发布。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副局长刘义: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产业导向和企业质效,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推动更多人才加速汇聚,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binshizx.com/ybshj/18619.html